首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二、偏離生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問題

字體:16+-

立足生活是教育的內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在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卻在不同程度上與學生生活發生了偏離。

(一)思想政治教育偏離生活的主要表現

在談到20世紀兒童教育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報告中指出,兒童的人格被分裂成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裏兒童像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裏,他們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紀律的行為而獲得自我滿足”[1]。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一方麵,教育者在偏離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規範與原則建立起了一個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世界,生活氣息不足。在這個世界中,多數學生隻是迫於學校的製度和學分的要求,被動學習,甚至隻是裝裝樣子,對於教育內容並沒有真正接受與認可。另一方麵,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學生們依然按照自己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準則行事。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並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態度和道德情感,反而造就了一些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偏離生活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教育目的過於理想化

偏離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設置上體現為一種過於理想化的偏向,過於注重方向性,缺乏具體性和層次性,陷入了片麵強調長遠目的、忽視現實性,片麵強調社會目的、忽視個體性,片麵強調統一目的、忽視差異性的誤區之中,未能體現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發展需求。這種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甚至異化為一個唱高調的“形象工程”,導致了與學生生活偏離,喪失了真實性和感召力。

(1)忽視生活的現實性,片麵強調長遠目標

生活具有現實性,即個體的行為和思想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會受到其現階段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水平等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和製約的。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卻忽視了生活的現實性,用理想主義的思維構建了一套在當前不可能實現的長遠教育目標,而且缺乏對長遠教育目的的層次分解和逐步引導。事實證明這種教育目的不僅跨越了當前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而且也排斥了生活中的現實可能性和人們的合理需求,就像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一樣,由於缺乏紮實的根基而成為虛幻的事物,不僅使學生感到遙不可及,產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和挫敗感,而且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現實指導,使學生隻知道理想化的標準是什麽,卻不知道怎樣處理現實中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