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三、立足生活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字體:16+-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偏離了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就會成為一個沒有豐富生活內涵的空殼,無法真正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產生共鳴。這種偏離學生生活的教育模式不但不能有效地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麵成長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反而扮演了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對立的角色,成為學生及其生活的羈絆。2004年,“貼近生活”被寫入《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

在這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回到人的世界、人的生活之中已經成為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一種重要趨勢。學者們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回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等各種主張來表述這一趨勢,然而同時在理論界也出現了不少質疑,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是否意味著用生活取代教育?回歸是否等於原路返回?回歸是否是回到日常的生活世界?針對這些質疑,我們認為“回歸生活”、“生活化”等詞語容易引起歧義,讓人們產生將教育等同於生活的誤會。因此,本書將用“立足生活”這一詞語來表述這一思想,以期能夠立足於大學生的生活,從多方麵著手積極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加具有吸收力和感召力,成為學生的生活所需。

(一)發展立足生活的教育理論

教育與生活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中外教育思想家們研究的主題,許多教育家都曾對此問題展開了論述,這些精辟的教育思想對於我們探索立足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曆史上幾位著名的教育家關於生活與教育關係的闡述進行梳理,以結合時代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點,對這些教育理論加以借鑒,從而為立足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