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人,甚至正統的詮釋學史家的眼光中,馬克思哲學與詮釋學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在當代學者,特別是弗雷德裏克·詹姆遜等人的研究中,這種傳統的眼光才被打破,人們開始思考馬克思對詮釋學理論的重大貢獻。然而,即使像詹姆遜這樣的學者,也未能真正把握馬克思的詮釋學的實質及其豐富的內涵。筆者認為,馬克思的詮釋學實質上是一種權力詮釋學,它濫觴於馬克思的實踐詮釋學思想,但又進一步強調,實踐活動的最本質的維度是政治維度,而政治維度的核心則是無所不在的權力。如果我們不抽象地談論人的理解活動和解釋活動,就會發現,它們總是在政治意識(或無意識)和權力磁場的背景下展開的。由於馬克思敏銳地領悟到這一點,所以他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文化理論的解讀是無比深刻的。同時,他也啟發我們,革命必然蘊含著新的政治權力和文化—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確立。由此可見,馬克思的詮釋學才是真正現實的詮釋學,它不是從抽象的、價值中立的理論態度出發去探索人的理解和解釋活動,而是把實踐活動,特別是政治活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的具體意向看作人的一切理解和解釋活動的本質。事實上,馬克思揭示了一切理解和解釋活動的真正的秘密。當代哲學的發展趨向表明,馬克思的權力詮釋學必將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並在詮釋學發展史上獲得無可爭議的位置。
一、馬克思權力詮釋學的理論基礎
上麵提到的那種根深蒂固的見解,即認為馬克思的哲學與詮釋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見解,在相當程度上導源於人們對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書中的第十一條條文——“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1]——的誤讀。粗心的人們以為,馬克思並不重視“解釋世界”,他關心的僅僅是“改變世界”。其實,這裏存在著雙重的誤解。一方麵,馬克思在前半句話——“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中使用的“隻是”(nur)這個詞表明,馬克思並不反對哲學家們“解釋世界”,他反對的是哲學家們“隻是”滿足於“解釋世界”的那種純粹的理論態度。另一方麵,馬克思的後半句話——“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也不表明馬克思不關注“解釋世界”而隻重視“改變世界”。不難發現,馬克思的整句話的意圖是:哲學家們不但應該從理論上解釋世界,而且應該以實踐的方式改變世界,馬克思從來沒有把“改變世界”與“解釋世界”尖銳地對立起來。事實上,撇開“解釋世界”,“改變世界”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們要“改變世界”,就要預先設定“改變”的方向,而要設定“改變”的方向,就要先行地對世界本身做出合理的理解和解釋。換言之,人是有目的的存在物,當人不能對世界做出新的理解和解釋的時候,也就不可能有相應的改變世界的行動。由此看來,人們不應該輕易地從這段話中引申出馬克思並不重視人的理解和解釋活動的結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