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哲學家中,黑格爾是第一個以係統的方式闡述哲學史的人。他逝世後由他的學生整理出版的《哲學史講演錄》堪稱哲學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正如文德爾班所指出的:
隻有通過黑格爾,哲學史才第一次成為獨立的科學,因為他發現了這個本質問題:哲學史既不能闡述各位博學君子的龐雜的見解,也不能闡述對同一對象的不斷擴大、不斷完善的精心傑作,它隻能闡述理性“範疇”連續不斷地獲得明確的意識並進而達到概念形式的那種有限發展過程。[1]
毋庸諱言,充分肯定黑格爾在哲學史研究中所做出的開拓性貢獻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人們在研究黑格爾的哲學史思想時常常陷入的一個誤區是:隻在《哲學史講演錄》和《精神現象學》中探尋他的哲學史思想。這一點,甚至連文德爾班這樣傑出的哲學史家也不能幸免。[2]事實上,在這方麵長期遭到忽視的邏輯學才以更深刻、更簡要的方式表述了黑格爾的哲學史觀念。眾所周知,成熟時期的黑格爾的邏輯學包括以下兩部著作:一是初版於1812—1816年的《邏輯學》(研究者稱其為《大邏輯》),1831年準備出第二版,但黑格爾剛寫就“第二版序言”就去世了。二是初版於1817年的《哲學體係第一部·邏輯學》(研究者稱其為《小邏輯》,賀麟先生的中譯本直接把它譯為《小邏輯》);1827年出第二版,內容比初版增加了一倍;1830年出第三版。與《大邏輯》比較起來,《小邏輯》作為黑格爾哲學體係的第一部分和奠基之作,集中了黑格爾哲學,尤其是邏輯學思想的精粹。
長期以來為人們所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小邏輯》不僅是黑格爾哲學史研究的經典性的、綱要性的著作,也是他為哲學史發展所提供的最終歸宿。正如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既是哲學理論著作,又是關於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經典著作一樣,黑格爾的《小邏輯》也既是哲學理論著作,又是哲學史研究方麵的綱要性的著作。本文以曆史的、批判的態度重新審視了黑格爾在《小邏輯》一書中敘述的哲學史觀,既肯定了他在這個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又闡明了他的哲學史觀必然被超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