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3.以我為主兼取眾長的中外互補說

字體:16+-

在建設現代新型文化體係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立足當代中國文化的現實,為新文化的誕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要堅持以我為主兼取眾長的原則,堅持民族特色和社會主義性質,吸收外國文化中於我有益的長處,從而建設起一個多維視野、兼容天下、開放進取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我們強調文化建設要以我為主,是基於一些基本的認識。首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新型文化。這個價值目標邏輯地決定了我們建設的新文化必須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現代意義的文化。而當代中國是有著數千年深厚文化傳統的古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政治導向的新中國,是在改革開放的途程中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現代化的發展中的中國。這樣一種特殊的具體的國情,決定了文化建設不可能簡單照搬外國,不可能用“西化”的方式實現現代化,而要適應民族需求,建設適合國民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傳統文化有完整的係統,典型地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氣質、性格、教養。正是獨特的民族文化的風格和特質,使中國文化挺立於世,使世界上別的民族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且,由於世界文化是一個相互聯係、相互整合的統一體,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在客觀上形成一種互為補充的關係。民族文化的價值,正在於它與別的民族文化的區別。越具民族性的東西,才越具世界性,因此,我們建設當代中國的新文化,非但不能脫離民族的風格、氣派,而且要大大增強這種獨特的文化意蘊。這正是文化重構必須以我為主的重要原因。最後,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文化建設必須以我為主的又一價值依據。中華民族素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堅信自己的文化有著別的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有著長久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