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2.立足現實依托傳統的古今融合論

字體:16+-

在建設現代新型文化體係的曆史性工程中,人們首先遇到的現實問題,是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針對多年來不少人潛心於傳統和現代之間關係的辨正,主張“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文化的觀點,學術界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有的學者認為,所謂中國“傳統文化”,自然是指封建時代的文化。“如果馬克思主義和封建時代的傳統文化相結合,那麽,從19世紀以來的近代文化置於何地?70多年來的新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又如何理解?”所謂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中西文化比較,中西文化之爭,“中體西用”“西體中用”“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特別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等等,都是發生在近代或者現代。“如果撇開這70年或100多年來的中國文化的巨大變化或發展,而去使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相結合,那恐怕很難說是前進,而是‘向後轉’;加上些‘傳統文化’,也很難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前進的基礎,應該是70年來的現代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絕不是封建時代的傳統文化。應該是從現實基礎出發向前進,不能再到古代去尋根找土壤。”顯然,論者這種從現實出發建設新文化的觀點是極有見地的,反映了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精神方向和現實要求。當然,“傳統”是否就是“封建時代”的代換,如何看待“傳統文化”所蘊涵的時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成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還可進一步探討。

有的學者強調,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討論,著重於對古代傳統文化的檢討和批判,並未切中要害。“文化討論的重點與其放在對古代傳統文化的檢討、批判和清理上,毋寧放在對‘階級鬥爭文化’或‘革命文化’的分析批判,特別是放在對經典馬列主義和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再認識上。”論者認為,從五四算起,在最近70年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數十年中,中國的社會麵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從思想理論方麵看,這種變化則集中表現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成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與這種根本性的變化相同步,幾乎所有的文化領域都接受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之革命批判的洗禮,幾乎所有的文化領域都至少在理論層麵上經過了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重建或改造過程”。因此,當代中國現有的文化,在整體上既不同於西方文化,也不同於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應當承認,論者的上述見解是相當深刻而新穎的。它從理論建設的層麵,從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戰略高度,從現實的社會需要出發,考察問題,總結經驗,提出了立足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現狀,進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