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任何一事物,都有形式和內容兩個側麵,都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體。因此,在考察了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其關係之後,需要進一步研究形式和內容這一對範疇。形式和內容範疇進一步揭示了從可能向現實轉化的過程。
一、形式和內容及其特征
內容是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總和,包括事物的內在矛盾以及由這些矛盾所決定的事物的特性、運動的過程和發展的趨勢等。形式是指把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或表現內容的方式。
作為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總和,內容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內容是由要素構成的,一切事物的內容都可以分解為各個要素,這是“要素的內容”;二是內容又是由要素與要素的相互關係所構成,這就形成了高於各個要素,又不屬於各個要素的“整體的內容”。事物的內容總是由“要素的內容”和“整體的內容”所構成。“整體的內容”以“要素的內容”為基礎,但又不能歸結為“要素的內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內容,也都有自己的形式。隻有內容而無形式,或隻有形式而無內容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現實世界中,每一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以氮(N)的氧(O)化物為例。N和O是構成氮的氧化物的要素內容,它們以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N2O、NO、N2O3、NO2、N2O5等的氧化物係列;氧化物係列又形成了整體的內容,如N2O與N2+O的要素組合並不是一回事,即使是組成事物的要素在質和量的方麵類似,但由於結構形式不同,事物的性質也就不同。“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揭示的就是等量的同樣元素或分子,由於構成不同形成了不同性質的事物。社會事物也是如此。生產資料和勞動者是組成生產力的要素,是生產方式的內容。如果生產資料和勞動者不以一定的生產關係形式結合起來,就不能構成現實的生產力。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和勞動者隻有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社會主義社會也是這樣,即隻有用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把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