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壽彝與20世紀中國史學(第九卷)

附錄一《曆史科學與曆史前途——祝賀白壽彝教授八十五華誕》前言[1]

字體:16+-

著名曆史學家白壽彝教授在治學道路上已經走過了65個春秋。1994年,適值白壽彝教授的八十五華誕。為了表示祝賀的心情,我們編輯、出版了這本學術文集(指《曆史科學與曆史前途——祝賀白壽彝教授八十五華誕》)。

65個春秋,在曆史長河中隻是短暫的一瞬;而對於一個學者來說,不斷前進、不斷攀登的65年的治學道路,可以說是漫長而輝煌了。壽彝先生從一個進步的曆史研究者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從研究民族史到研究社會史,從撰寫中國史學史到編纂多卷本中國通史,正是他的漫長而輝煌的治學道路的記錄。

壽彝先生不止一次地引用前人的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來表明自己銳意治學的心跡;他的摯友、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曾有詩作相贈,以“黃牛負扼桑榆路,該罷休時不罷休”為喻,讚揚壽彝先生在治學道路上不畏艱辛、年老而誌堅的精神。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可壽彝先生卻常常講,他自己是到了70歲時才坐下來真正做學問,反映了他對於學問之道的嚴謹、虔誠和虛懷若穀。

壽彝先生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從來都充滿著信心。他對曆史科學的社會意義和社會作用有深沉的認識和執著的追求。他的這種認識和追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曆史科學是關係到人們更好地認清曆史前途的科學。這是壽彝先生的史學思想的核心之一。它的產生和發展有半個多世紀的曆程,而在他所著《中國史學史》第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有比較全麵的闡述。他在本書的“敘篇”中講到史學的社會影響時,深沉地寫道:“好多年來,經常有人問:學曆史有什麽用處?我們研究史學的社會影響,可以說,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從個人說起,史學的用處可以開闊視野,增益智慧。從工作上說,可以從總結曆史經驗中得到借鑒。從更為遠大的地方說,史學可以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更好地認識現在,觀察未來,為人們指引一個理想的曆史前途。”[2]這是從個體的思想文化修養說到個體的社會實踐,再從個體的意識和實踐說到群體的意識和實踐,曆史知識都在影響著人們,都在默默地發揮著它的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