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壽彝與20世紀中國史學(第九卷)

附錄二《曆史科學與理論建設——祝賀白壽彝教授九十華誕》前言[1]

字體:16+-

我們懷著欣喜和欽敬的心情編輯這本學術文集——《曆史科學與理論建設——祝賀白壽彝教授九十華誕》,熱忱地把它獻給白壽彝教授,獻給史學工作者和各方麵的讀者!

五年前(1994年),我們編輯、出版了《曆史科學與曆史前途——祝賀白壽彝教授八十五華誕》論文集,在此書的“代前言”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壽彝先生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從來都充滿著信心。他對曆史科學的社會意義和社會作用有深沉的認識和執著的追求。他的這種認識和追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曆史科學是關係到人們更好地認清曆史前途的科學。這是壽彝先生的史學思想的核心之一。[2]

五年過去了,重讀這篇文字中所涉及的壽彝先生對曆史科學與曆史前途之關係的許多論說,仍然使人激動不已,從而深切地認識到科學的學術思想所具有的長久的生命力。現在,我們又高興地編輯了這本新的學術文集,不論在深層含義上,還是在相關的內容上,後者都是前者的繼續。

近20年來,壽彝先生在接受采訪和回答人們問題時常說:“創新的學術才有生命力。”“在學術領域裏是沒有止境的,我仍將走新路!”何謂“創新”?“新路”何在?壽彝先生以他的思考和實踐在不斷地回答和豐富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他有一個基本思想:“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進行新的理論創造。”這個基本思想的含義是:第一,唯物史觀是科學的曆史觀,應當認真遵循;第二,唯物史觀不是教條,應在結合具體研究對象中提出新的問題;第三,唯物史觀作為科學的理論體係,它並沒有限製理論的創造和理論的發展,而是要求有新的理論創造和新的理論發展。可以認為,這是近20年來壽彝先生的學術活動的宗旨。反映這一宗旨的學術成果是多方麵的,茲以中國通史和中國史學史兩個方麵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