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壽彝教授談讀書[1]
一、一封關於讀書會的信
1981年12月上旬的一天,我接到白壽彝教授的一封信。這是一封打印的信,全文是:
×××同誌:
多年來,我總想有個經常性的機會,大家談談讀書心得,交換對於新書刊的意見。我想,這對於開闊眼界,交流學術見解,推動學術工作,都有好處。現在想把這個想法試行一下。擬於一九八二年一月上旬,邀請少數同誌談談對八一年新出史學書刊的意見。對一本書也好,一本刊物也好,一篇文章也好。希望您準備一下,最好先把題目告訴我。具體聚會日期和地點,另行通知。
此致
敬禮
白壽彝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
讀了這封信,深受教育。壽彝先生年事已高,研究任務和社會工作都十分繁重,為何還要分出寶貴的時間親自來抓讀書會?當然,重視讀書,講究讀書方法,這確是壽彝先生的一貫的治學主張。但是,恐怕這還不是他主張把有關讀書會的想法“試行一下”的直接原因。這個直接原因是:他認為,現在不少史學工作者,或從事教學,或從事研究,大多缺乏認真讀書、深入鑽研問題的功夫。他說:“現在學術界有的同誌,抓住幾條材料拚湊成文,沒有下功夫讀書,我看這不是治學的大路子。”壽彝先生當了多年係主任,近幾年來又兼管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的領導工作,他始終認為,隻有認真讀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他抓讀書會,看起來似是瑣碎的事情,實則是端正學風的大事。對於史學工作者的隊伍建設來講,亦可謂“治本”措施之一。
二、“要關心當代人的著作”
當代人要讀當代書,這好像是不成問題的事情。其實,也不盡然。我們一些研究曆史的同誌,特別是一些研究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的同誌,雖說都是當代人,卻未必都對當代書發生興趣。要說這是一個優點,大概談不上;若說是一個缺點,真也有人意識不到,或者意識到了但不願承認它。1月上旬,我參加了壽彝先生邀集的讀書會,他在讀書會開始的時候說:“我們曆史界有個習慣,不大關心當代人的著作。這就等於把自己封鎖在小樓裏了:不能廣泛地吸取今人的成果,思想很狹隘,水平提不高。現在還是出了一些好書,漠然視之,是不對的。”他的這些話,不僅指出了一些史學工作者治學的缺陷,而且也說明了這缺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