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壽彝與20世紀中國史學(第九卷)

關於多卷本《中國通史》的編撰工作[1]

字體:16+-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部規模最大的多卷本《中國通史》,正在有條不紊地、積極地編撰當中。這部大型《中國通史》,由北京師範大學白壽彝教授發起和主編,我國曆史學界、考古學界、科學技術界的許多學者和專家參加編撰工作。多卷本《中國通史》全書14卷,43分冊,約一千二百萬字(最後兩卷字數另計)。其總目如下:

第一卷導論1冊。

第二卷遠古時代1冊。

第三卷上古時代3冊。

第四卷中古時代·秦漢2冊。

第五卷中古時代·魏晉南北朝4冊。

第六卷中古時代·隋唐4冊。

第七卷中古時代·五代宋夏遼金4冊。

第八卷中古時代·元4冊。

第九卷中古時代·明4冊。

第十卷中古時代·清6冊。

第十一卷近代·前編(1840—1919)4冊。

第十二卷近代·後編(1919—1949)4冊。

第十三卷大事編年1冊。

第十四卷圖版1冊。

最近一兩年來,國內外有些同行和讀者,對編撰多卷本《中國通史》的工作表示關切。承《曆史教學》月刊編輯部之約,並受《中國通史》編委會秘書組的委托,我就多卷本《中國通史》編撰工作中的幾個問題,做一點介紹。

一、從構想到編撰

關於多卷本《中國通史》的構想,經曆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方麵的原因對促成這種構想起了直接的作用。

國際上友好人士提出的要求。1962年,白壽彝教授在達卡參加一個國際史學家會議。會議期間,有的外國朋友說:過去我們講曆史,是以歐、美為中心;現在我們要多講東方尤其是要多講中國的曆史。可是我們沒有書,不好辦。國際友人的態度是很友好的,要求也是善意的,但我們在撰述中國通史的工作上還不能滿足他們的這種要求。1974年,白壽彝教授訪問巴基斯坦,史學界的朋友又紛紛打聽關於中國史的新著。這距離上次史學家會議整整12年了,但中國學者正經曆著“**”,不可能拿出什麽新的成果來。作為曆史學家,白壽彝教授無言可對,感到心裏很難過。在這樣的場合,任何一位有責任心的中國曆史學者,都會產生這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