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世紀中國史學論集(第八卷)

前提和路徑

字體:16+-

——關於中國史學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1]

中國史學走向世界不自今日始。但是,當今我們來討論這個問題,自有其突出的時代性。這是因為:第一,當今的中國,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具有更廣泛、更深刻的開放性。漢唐盛世,鄭和下西洋,說明曆史上的中國也曾有過開放的時代,也曾有過那個時代的輝煌,但它們畢竟都已成為曆史,成為遙遠的過去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是曆史上無可比擬的,以至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人的足跡遍世界,各國人的足跡遍中國,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中國的開放事業在許多領域都將更廣泛、更深刻。第二,中國史學走向世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隋唐時期,中國史學已經大規模地走向朝鮮半島和日本。至晚在18世紀,歐洲人已經開始了解和評論中國史學。20世紀以來,中外史學交流日益活躍。尤其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中外史學交流也進入了曆史上的黃金時期。許許多多外國史學著作湧入中國,大批外國同行來到中國作學術交流;與此同時,中國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也紛紛走出國門,或訪學,或深造,中國史學著作也不斷地被介紹到世界各國。中外史學家共同參與的各種學術會議,更是不勝枚舉。

這就是當今中國史學麵臨的曆史形勢。在這種曆史形勢麵前,我們必須看到這樣的事實:由於文字的差異及其他原因,中國古代史學的優秀遺產還不能被更多的外國同行所了解;同時,20世紀以來的一些優秀的中國史學著作,能夠走出國門的也很少。這兩個原因所造成的直接結果是,大多數外國同行對以往的中國史學和當代的中國史學並不十分了解,以致在世界史學舞台上,中國史學還未能占有符合其實際成就的位置;同時,由於當代中國史學成果“出口”緩慢,一些新的研究趨勢及其所得,也為許多外國同行所不了解,從而難以對中國當代史學做出比較全麵的判斷。因此,中國史學的特點何在,它與外國史學尤其是西方史學有何不同,中國史學在世界史學中應占有怎樣的位置,等等,就不可能得到比較明確的說明,外國同行隻能按照他們的傳統、觀點和價值取向來評判中國史學。對此,我們能夠理解,但卻難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