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中國史學[1]
20世紀的中國曆史學在中國史學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則是從史學本身來看,這100年的史學在性質上的變化和成就上的輝煌都值得大書特書;二則是從史學同社會的關係來看,這100年的曆史發展對於史學發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史學發展對於曆史發展的反作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於曆史學的認識,進而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於中華文明發展進程及其豐富內涵與現代價值的認識。這種變化和進步是空前的,盡管曆史學在這100年中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和坎坷的,但這並不能改變其根本性質與整體麵貌。
一、引言:怎樣認識20世紀的中國史學
怎樣認識20世紀中國史學?首先會碰到一個問題,即理論和方法問題。理論,是指用什麽樣的思想做指導來觀察20世紀中國史學。方法,是指用什麽樣的方式(形式)來反映這種觀察所得。當然,理論和方法又不是可以截然分開的。
認識20世紀中國史學,一個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即不能脫離對於20世紀中國曆史的正確認識。這是我們通常所遵循的一個原則:“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曆史範圍之內。”[2]概括說來,就是堅持曆史主義原則。清代史家章學誠認為:“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文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3]他講的是文學批評的原則,對於我們觀察20世紀中國史學和史學家,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認識20世紀中國史學,要努力總攬其發展趨勢,盡力揭示其基本規律,力求做到把握其總相和實質,以避免可能產生的這樣那樣的局限或這樣那樣的偏頗。
認識20世紀中國史學,要認真對待那些在史學發展上起過重要作用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思潮。一定的史學思潮不僅是史學發展中極明顯的外在表象,而且是史學發展中的內在活躍因素之一。史學發展中既有積極的思潮,也有消極的思潮;而對於思潮的劃分和剖析,是史學史研究中最繁難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