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世紀西方曆史哲學

四、文化和意識形態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曆史觀的主題創新

字體:16+-

法蘭克福學派繼承了盧卡奇、科爾施和葛蘭西所開創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傳統,把由盧卡奇和科爾施提出的辯證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他們理論的出發點。由霍克海默所奠定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的繼承、改造與發展,同時也是對盧卡奇和科爾施的意識形態理論和階級意識理論的拓展、擴充和深化。但是,資本主義的穩定和繁榮發展,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和危機,使法蘭克福學派麵臨著與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不同的理論環境。這種變化使法蘭克福學派認為,馬克思和盧卡奇關於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危機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而以“合法性危機”的形式存在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並從經濟領域轉移到了政治和文化領域。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和判斷,法蘭克福學派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也相應地轉向了文化與意識形態領域。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合法性危機的存在,已經不能對資本主義製度構成威脅,不可能再導致激烈的階級鬥爭,從而已經不可能從根本上危及資本主義的統治。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無產階級處於日益深刻而全麵的異化狀態:在一個商品化、物化了的消費社會,拜物教觀念已經滲透到了無產階級的意識之中,使資本主義社會能夠通過利用人們的消費偏愛來製造虛假需求,從而消解了無產階級的鬥爭意識。如果說,盧卡奇那一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還相信通過喚起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而進行自覺地革命行動,那麽,法蘭克福學派的馬克思主義者們則對此持一種悲觀的態度,他們認為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由於資產階級統治的滲入已經變得非常遲鈍,無產階級的主體性已經處於一種衰落狀態,可怕的不是無產階級處於異化的狀態,而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之中。這就是法蘭克福學派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結合在一起所提出的所謂的支配理論的主要內容,即無產階級由於虛假需求和虛假意識的支配將異化施於自身的狀態。應該說他們的批判敏銳地捕捉到了現代資本主義統治的一些新的特點,但他們對無產階級如何改變自身的處境言之甚少。當然,按照他們的描述和分析,為虛假需求和虛假意識所支配的無產階級也不可能有多大作為,但這樣一來,法蘭克福學派的支配批判理論也就不可能提出針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政治、經濟策略。事實上,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西方馬克思主義就已逐漸不再重視經濟與政治問題,轉而對文化和意識形態問題大加關注,這必然會削弱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力量。這種傾向發展到法蘭克福學派,已經形成較為完整、係統的文化與意識形態理論,成為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大理論特色。這與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方向是非常不同的,馬克思、恩格斯從經濟基礎入手,來剖析、批判資本主義,而法蘭克福學派則主要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上層建築的變化來批判資本主義。這種不同的批判方向是由他們所處的不同曆史條件所決定的不同的理論旨趣,目的都是尋求一個更美好、更人道的社會主義社會,但是,由於法蘭克福學派將其努力的重點放在上層建築方麵,沒有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政治、經濟策略,這不能不使其理論缺少了轉化為現實力量的可能性,從而帶有蒼白無力的烏托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