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現象學和解釋學的重點研究對象,胡塞爾的語言觀是比較傳統的,他說:“陳述就意味著對一個感知或想象的表達。”[44]言下之義就是說語言隻是一種工具。海德格爾與加達默爾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生存論意義上的現象,它絕不是工具,後來他甚至認為“語言是存在的家”。加達默爾有著相同的主張,他認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語言”。語言是在曆史中形成和發展的,所以探討語言與曆史的關係就成為海德格爾與加達默爾共有的“視域”。
前期海德格爾的語言思想主要表現於《存在與時間》第34節和第68節的第4小部分,它們的標題分別是“在此與言談,語言”和“言談的時間性”。他這樣寫道:“言談同現身、領會在存在論上是同樣源始的。甚至在占有著可領會狀態的解釋之前,可領會狀態總也已經是分解了的。言談是可領會狀態的勾連”[45]。這就是說,言談對在世具有組建作用。因為此在的存在就是在世界裏的存在,此在現出身來也就是領會著、言談著。正是言談把在世的此在的展開狀態勾連為一個整體。言談著的此在存在,世界才充滿意義,言談具有了一種基本的生存論性質。
言談(Rede)首先並不談,而是“聽”和“沉默”,隻有沉淪在世的人才誇誇其談。“聽”與“沉默”展現出此在與他人共在的狀態,隻有聽得懂才聽,隻有對話時才會出現一個人說、一個人在沉默的情況,否則兩個人都在說那就不是在對話,後果將是彼此都不知所雲。共在有其曆史及傳承,被拋的此在首先學會了聽(聽懂),然後學會了說(讓別人懂),這說明此在繼承了流傳下來的特定民族的語言。作為此在在世重要一環的言談體現著個人與語言的曆史的傳承關係,隻有具備了這一曆史根據,言談對在世的組建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