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世紀西方曆史哲學

三、曆史科學的批判性

字體:16+-

曆史“是一門批判的科學”,把批判意識引入曆史學,體現了文德爾班關於曆史客觀性的思考。他認為,沒有批判就沒有曆史。“一個曆史學家是否成熟,其依據就在於他是否明確這種批判觀點;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在選材和描述細節時他就隻能按本能從事而無明確的標準。”[23]但是他又指出,首先,這種批判不應訴諸個人任意性,“批判的標準不應是曆史學家個人的理論,甚至也不是他的哲學信念;如若應用了個人的這樣一種標準,至少就會使據此標準而應用的批判失去科學普遍性的價值”[24]。其次,這種批判應遵循曆史是關於個體性的科學的原則,“曆史的批判在對它所陳述的東西加工製作的時候,盡管需要進行一些非常細致複雜的概念工作,但是它的最終目的永遠在於從大量素材中把過去的真相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它所陳述出來的東西是人的形貌,人的生活,及其全部豐富多彩的特有的形成過程,描繪得一絲不苟,完全保存著生活的個性”。由此可見,文德爾班力求避免曆史認識中的主觀性,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曆史學家的任務在於使某一過去事象絲毫不走樣地重新複活於當前的概念中”。事實上,在文德爾班的價值理論中,認識就是評價,甚至連為克服人們主觀性而提出的“規範性意識”也隻是一種假設,並不是認識的客觀依據。因此,文德爾班力圖達到的客觀真實性無論如何也難以超出康德先驗唯心主義的範疇。

同文德爾班一樣,李凱爾特也力圖避免曆史研究的主觀任意性,為了達到一種客觀性,他推出了價值學說。價值學說在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沒有價值,也就沒有任何曆史科學。”[25]借助於價值範疇,李凱爾特試圖建立一種中立的價值觀,避免主觀傾向,從而達到曆史客觀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