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大智慧全集

53.過猶不及

字體:16+-

【原文】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大意】子貢問:“子張和子夏哪一個賢一些?”孔子說:“子張過分,子夏不夠。”

子貢說:“那麽是子張賢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不夠是一樣的。”

人們往往會像子貢一樣,覺得做過頭總比沒做到要好一些,其實這是一種心理誤區。有時候,過頭了比沒有夠還糟糕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別的不說吧,就說說最簡單的飲食問題:一頓飯吃少了一點,或者說根本就沒吃飯,那不過是餓得快一點而已;可是,如果是吃多了,就不那麽簡單了吧,輕則吃酵母片、多酶片,重則拉肚子、進醫院。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體驗。更不用說政治上的“左派”給我們帶來的大災難了!

當然,最好是做得恰到好處,不“左”傾也不右翼,不過分也無不及,還是像大美人“東家之子”那樣,再高一公分就太高了,再矮一公分又太矮,臉上搽白粉就太白了,搽胭脂又太紅了。是一個標準的不需美容化妝的“亞洲小姐”、“世界小姐”。

這可能嗎?能做到嗎?

太難了!不然的話,孔子怎麽會發出如此沉重的感歎呢?——“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見《雍也》,另見《中庸》第3章)

中庸之道,談何容易,我們隻能凡事盡力做得合適一點而已。

一個人在蒙受屈辱之後,之所以會感覺特別受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明明受到了別人的欺侮卻沒有能力反擊對方、收拾對方,隻能忍氣吞聲。人一旦處於這種窘境,則不僅僅是氣別人,也氣自己,氣自己無能、無力,甚至會懷疑自己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從而萌生很強烈的人生挫折感和失落感。那麽,有過這種體驗和經曆的人就應當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想,一旦自己通過努力證明自己比對方強,完全有能力收拾對方,那麽就應當適可而止,別再以牙還牙,以毒報毒,把對方完全置於屈辱的地位,不然隻會使對方蒙受如自己當初一樣的打擊與屈辱,從而為自己製造一個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