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無家別》杜甫

字體:16+-

安史之亂爆發後,為擴充兵力,平息戰亂,朝廷向民間強製征兵,手段強硬,態度惡劣,漫無限製,毫無章法,所有適齡男子都難逃此劫,進而導致農村缺少勞力。再也看不見昔日農民們在田間地頭熱火朝天忙碌的場麵,田地漸漸凋敝荒蕪,農民們的生活越發窘迫。

一些離鄉許久的人回到故鄉,竟然一時沒能認出這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家園。戰爭令田地荒蕪,長滿了蒿藜,淹沒了原來的田間小路。放眼望去,滿目蕭條,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當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以前居住的村莊時,卻發現一切都已不同,熱鬧的村莊變得冷冷清清,人煙稀少。杜甫的《無家別》便是寫於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詩中所描寫的是一位男子在唐朝軍隊大敗於鄴城之後本想回家,卻發現無家可歸,之後再度被征入伍的情形。

《無家別》一詩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男子回到家鄉所見,第二部分寫男子懷著希望想要在家鄉重新開始生活,第三部分寫男子再次被征兵役。

詩中的主人公身在軍營時,一直眷戀著故鄉,於是在鄴城之戰結束後,他馬上回到家鄉,想要繼續過簡單平實的生活。誰知當他回家後,卻發現家園已毀,田園不在。他的心中充滿了悲哀和孤獨,卻仍然懷著好好生活下去的希望,於是披星戴月地辛勤勞動,可新的家園還沒有建起來,征兵的人又來了,再次將他帶離了他熱愛的土地。與上一次不同的是,上次離家時,尚且有人為他送行,有家可別;這次離家,不但沒有人為他送行,連可以告別的家都沒有了。

在這首詩中,杜甫沒有直接寫農民的悲慘遭遇,也沒有直言批判統治者的殘暴腐朽,而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借景感懷,借物抒情,借事明理,讓讀者讀後深有感觸,倍感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