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新婚別》杜甫

字體:16+-

一場安史之亂,多少家破人亡。

安史之亂爆發之時,杜甫已是人到中年。親身經曆了唐朝劇烈的動**,親眼見到國家從盛世走入岌岌可危的境地,親眼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杜甫心憂不已。天性悲憫的杜甫原本並不支持戰爭,甚至可以說有些厭惡戰爭,可是眼看國家陷入危難,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主張,轉為支持朝廷與叛軍開戰。

此時的杜甫有些矛盾,他知道,這一次戰爭是必須要有的,是關乎國家命運的,是有關國家存亡的,隻有發動戰爭,才能擊潰叛軍,保住國家。他渴望和平,希望能夠通過戰爭早日平息叛亂,讓社會歸於安定。所以,他號召百姓從軍,勉勵百姓參戰。可同時,杜甫也同情無辜的百姓。鄴城一戰大敗後,朝廷為補兵力強行征兵,家家戶戶被迫妻離子散,社會上到處是一片狼藉,百姓因此苦不堪言。黑暗的兵役讓杜甫感到十分痛心,於是有了“三吏三別”六首詩作。

《新婚別》是“三別”中的第一篇。此詩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先以新婦的口吻簡述了女主人公的生平;之後表達了她對婚姻的重視,對丈夫的深情,以及她對丈夫新婚第二天便要離去的不舍和不忍;最後體現了她的深明大義,即使心中悲痛也要鼓勵丈夫參軍的偉大情懷。三層感情,層層曲折,層層遞進。

在《新婚別》裏,杜甫描寫的隻是一位新婦忍痛送新婚的丈夫上戰場的場景。但在當時,這樣的場景十分常見。兵役的苛刻使當時很多新婚夫婦都不得不麵對、接受這樣的現實。雖然杜甫在詩中將新婦描寫得十分識大體、明大義,看似是在歌頌新婦不惜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情操,但細讀起來,我們仍然能讀出其中的無奈和悲苦。新婦的那種既有愛國之心,支持丈夫出征,又渴望戰亂早日平定,過上和平安定生活的矛盾的心理與杜甫當時的心理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