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有“道”
若曰死生夭壽皆有定命,吾但一心於為善,修吾之身,以俟天命而已,是其平日尚未知有天命也。事天雖與天為二,然已真知天命之所在,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若俟之雲者,則尚未能真知天命之所在。
“明”言今說
如果有人說“生和死、短命和長壽都有定數,我隻是一心向善,修養自身,以待天命而已”,這是他平日尚不知道有天命。順從天命,雖然天、人分為二體,倘若已經知道天命之所在,隻需恭敬奉承它就行了;如果還要“待天命”,說明還不知道天命之所在。
今人得“道”
真正的悟道,按佛家的觀點,在於“明了生死大事”。王陽明也認為,如果在生死問題上“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是盡性命之學”。凡人心裏塞著一個大大的“我”字,把這條命看得太重,並且認為,活著時的享受才是真的,一旦死了,一切便與自己無關。正因為如此,大家都急急忙忙地占有和享有,一切煩惱、痛苦都因此而生。得不到時為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卻又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痛苦。隻有明了生死大事,悟到了生命的永恒,活到可生可死的境界,煩惱、痛苦才會解除。正如老子所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王陽明認為“吾心即宇宙”,心與天理不二,那麽天命豈不是在自己心裏嗎?所以他不認同“修吾之身,以俟天命”這句話。
但“修吾之身,以俟天命”確實是一句得道的話,跟王陽明的意旨也沒有不合之處。王陽明將“俟”解釋為等待,但“俟”字含有順其自然的意思,並無所執。無論順應“天命”或王陽明所說的“良知”、“天理”、“性”,都是一個意思。
王陽明認為,人不應該太看重生死而要順從天理,他說:“隻為世上人都把生命看得太重,不問當死不當死,定要宛轉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卻丟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為?若違了天理,便與禽獸無異,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過做了千百年的禽獸。學者要於此等處看得明白。比幹、龍逢隻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他的人。”王陽明這些話,大概隻能算是“方便說法”,揀別人聽得懂的說,因此有所滯著。這也無可奈何,對那些沒有“明了生死大事”的人談生死,如同對牛彈琴,怎樣都談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