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我們聚焦到孩子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重要時期,叫詞匯發展期。我仍然通過文獻來幫助大家增加這部分的理論知識。
心理學家認為,嬰兒通過傾聽成人說的話來學習語言。成人說什麽話,嬰兒會學什麽話。當嬰兒開始說話時,父母和照料者可以重複最早說出的字或詞,促進嬰兒字和詞的發展。
1991年得出的一個研究結論是,母親說某些特定詞的頻率與兒童習得這些單詞的時間順序存在正相關。比如媽媽給孩子喂奶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是奶瓶、這是奶嘴、這是小勺子、這是蘋果、這是香蕉等,這些都會幫助孩子的詞匯發展。當孩子接觸這些的時候,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當重複量足夠大的時候,孩子就記住了,孩子再看見這些東西時就知道了,原來這是蘋果、這是香蕉、這是奶瓶。孩子的詞匯量就發展了。
母親健談與否與兒童詞匯量的多少,也是緊密相關的。換句話說,母親每天說多少話,說怎樣的話直接影響孩子掌握詞匯的數量和質量。美國有一個研究結果表明,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母親使用的詞匯會更加豐富,說話的時間會更久,她們的孩子在2歲時掌握的詞匯量會更大,而且大約是普通兒童的8倍。這是因為在美國,一個媽媽如果受教育程度高、經濟收入好,帶給孩子的教育在選擇上也許會更優化或者更優質。同時,這些媽媽的語言的詞匯量也會更好。所以,媽媽健談,在家裏經常說話,並且語言質量比較高的話,會影響孩子對詞語的學習和積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掌握詞匯量的差別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母親使用詞匯類型的多樣性,尤其是在兒童2歲時就可以明顯看到差別。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一個家庭中不僅僅是媽媽“說”重要,其他家庭成員的“說”對兒童語言和詞匯發展以及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也同樣重要。2004年的一個科研數據表明,父母對兒童的敏感性和積極關注,以及在遊戲中給兒童提供的認知刺激,均可以預測兒童在2歲到3歲時積累的詞匯量和認知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