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史學心機

4.誰說書生不可拜大將?

字體:16+-

在人們的觀念裏,書生就是書生,是不能上戰場縱橫疾弛的;武將就是武將,總是生得人高馬大力大無比的。但書生是否可以拜為大將呢?

三國時吳國與蜀國交戰,有兩次輝煌的戰史:一是公元219年奇襲荊州成功,二是公元222年彝陵之戰大勝。在這兩次戰役中,都記載著陸遜的赫赫戰功。第一次是協助呂蒙,第二次乃獨建奇功。陸遜後又任吳國丞相,成為三國時重要的人物之一。而他取得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孫權能夠對他深信不疑,放手任使。

孫權依魯肅計,將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借給劉備後,一直不甘心,總是盤算著有朝一日再奪回來。後來鎮守陸口的呂蒙生出一計,就是假裝養病,麻痹關羽,乘對方沒有準備時突然襲擊。呂蒙要“養病”,就得找人替自己。可是找誰為好,卻頗費思量。如果找一位名望高的,起不到麻痹關羽的效果,要是隨便找一位平平之輩,又恐不能按計劃達到目的。正在這時,陸遜主動請纓。陸遜年少喪父,跟隨堂叔父廬江太守陸康生活。他自幼酷愛學習,熟讀兵書,精通經典,又有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呂蒙經過與其長談,認為陸遜足以擔起重任,就向孫權推薦了陸遜,他說:“陸遜的見解很長遠,其才略可以負此重任,看他行止和韜略,可以重用。”這時,陸遜隻是一名校尉,“未有遠名”,委以他如此重任,的確非同常舉。但孫權憑著自己對陸遜多年的了解和呂蒙的推薦,大膽起用陸遜。陸遜依計行事,果然取得了成功。劉備丟了荊州,如五雷轟頂,便親自率蜀國的軍隊來討伐吳國。大兵壓境,對吳國來說形勢十分危急。孫權便把抗擊劉備的主帥職務授給了陸遜。陸遜來到前線後,采取“以逸待勞,伺機反擊”的戰略,不管劉備那邊怎樣罵陣挑戰,自己按兵不動。對此,吳軍中許多有資曆的將官很是不服氣,有的譏笑陸遜書生氣十足,有的說他膽小懼敵。特別是孫權的宗室孫桓,作為吳軍前鋒陷於蜀軍圍困之中,實指望陸遜派兵相救,可陸遜仍然按兵不動。對於這些,孫權沒有絲毫疑慮,他對陸遜堅信不疑。陸遜終於瞄準戰機,將劉備趕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