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孔子學做人智慧

第七講 勿忘人的好

字體:16+-

據《孔子家語》:

“孔子年十九,娶於宋千幹官氏,一歲而生伯魚。伯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名曰鯉而字伯魚。”

貺,音kuàng,贈送,賞賜。

孔子十九歲的時候娶了同為宋國人後代的千幹官氏。結婚後一年生了伯魚。伯魚生下來的時候,魯昭公賜給孔子一條鯉魚,表示祝賀。孔子心裏記著魯昭公的好,就把兒子取名叫孔鯉,字伯魚。

孔子不忘別人給的好處,這是他做人的一大美德。可別說這是小事,我說這是大事。多少人忘恩負義,卻自認為瀟灑。別人為他做事,為他付出,他認為是理所當然,“謝”都不說一聲,拍拍屁股就走了。更有甚者,恩將仇報,這種人說起來我都不願意。

認為別人該為他做事的人,其實是太自以為是了。因此到頭來為他做事的人越來越少,不免敗落。

項羽就是這種人,原先好多精英幫他,他既不珍惜,也無回報,隻知索取、索取、索取,最後眾人討厭他了,先後棄他而去。項羽死於做孤家寡人,具體而言,死於不知回報別人。

孔子中庸之道

1.不忘別人的好處,心中要記得,口上要稱謝,並且必有回報。

2.寧肯人笑我庸俗,我不敢為無禮之事。

3.記得別人的好,忘掉別人的壞。

孔子服務於魯國,曆昭公、定公、哀公三朝。昭公最先起用孔子,定公重用孔子,哀公最敬孔子。孔子記得這三人的好,先後服務於他們。

魯昭公送給孔子一條大鯉魚

孔子生兒子,魯昭公送給他一條大鯉魚,表示慶賀。孔子於是把兒子取名為孔鯉。

自以為是的人不會記得別人的好,他認為別人該為他服務。記得別人的好,並且有回報的人,會得到雙倍的回報。

庸俗勝無禮

寧肯人笑我庸俗,我不肯為、也不敢為無禮之事。孔子把兒子取名孔鯉,以紀念魯昭公送他鯉魚的大禮。這事非常庸俗,但很有人情味,符合人性。符合人性即符合天道,庸俗之事常常合於道,孔子不怕做俗人,老子不怕做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