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宋世家》:景公二十五年,孔子過宋,宋司馬桓魋惡之,欲殺孔子,孔子微服去。
又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過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宋景公二十五年,孔子到宋國去,教宋國人在大樹底下演禮,轟動一時。宋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就把那棵大樹砍掉了,讓孔子演不成,還要追殺孔子。
孔子不與此人衝突,脫下禮服,換上不顯眼的衣服,帶領學生們走了。
有學生說:“我們可以走快點嗎?”
孔子說:“怕什麽!老天爺生下我孔子就是為了傳道,桓魋又能把我怎麽樣!”
孔子中庸之道
1.不與強人衝突。
孔子在魯國時不與陽虎衝突,如今不與桓魋衝突,都表明他堅持“不與強人衝突”的信念。與強人衝突,敗則辱,勝則惹仇,不劃算。
2.不怕強人。
不與強人衝突,並不是怕,相反,一點都不怕。孔子敢在桓魋眼皮底下演禮,桓魋前來隻敢砍樹不敢傷人,說明桓魋也怕孔子。
孔子之所以不與他衝突,也是因為不怕他:不怕他,所以看出他到底不敢把我怎樣,因此任他無禮,我避開就行了。
針鋒相對,往往是被逼出手。孔子不出手,說明他有路,這就是中庸之道四大定義中的“遊刃有餘”了。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