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論語·衛靈公》:衛靈公問陳(陣)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孔子在魯國做司寇時,曾誅殺政敵少正卯,在夾穀陪同魯定公與齊國會盟時,又曾殺齊國的舞者以示魯國威嚴。
後來孔子在衛國做官,衛靈公問他:“請問怎樣才能更好地帶兵打仗,什麽又是最有殺傷力的陣勢?”孔子回答說:“祭祀的事我是會的,至於軍事上的事,我沒學過。”不是沒學過,而是忘了。不是忘了,而是從此拋棄!第二天孔子就離開了衛國。
孔子中庸之道
1.不再做刀手。孔子的前半生充滿火藥味,後來充滿書卷味。無論是火藥味還是書卷味,都是人味,那為何書卷勝火藥?因為火藥一響就散,而書卷比較長久。長久的必近道矣。
孔子曾是戰士,鬥天鬥地鬥人,後來他發覺自己誰也滅不了,跳了半天天地還是好好的,壞人也越來越多,孔子思索:為何“禮崩樂壞?”為何世界一直墮落下去?
孔子終於明白:大道生生不息,不毀則不生,墮落是正常,毀壞是正義,失敗是正道。人處其中,不可以逆道,要順道而行。
所謂“順道而行”,就是任其自然。
人需要做的不是拯救什麽,而是做好自己。
每個人做好自己,天下自然歸正。
2.遠遠離開那些人。
孔子先前像蒼蠅,見血就上,什麽人都打交道,無論在魯國,還是在諸國漫遊,他熱衷與大大小小的國君、大臣套近乎,賣仁義。後來一一慘遭失敗,終於憤怒地離去。
先前他像蒼蠅,有逐臭之舉。
後來他變成了蝴蝶,隻在花草間徘徊。孔子歸魯後,隻與弟子們在一起,極少與那些人來往。這是對的。必須遠離那些人,才有清爽之身。大道本身何其清爽!農人愛夏天裏的樹陰,工人愛機器旁邊的苦丁茶,讀書先生愛寫寫畫畫。與其有用而傷人,不如無用而自美。此為孔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