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孟子》:“孔子嚐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嚐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孔子曾經做委吏(稅官),說我當好會計就行了,意思是說我算好賬就行了,並不以多收稅為榮。孔子又曾經做乘田(農官),說我看到牛羊茁壯成長就好了,意思是並不希望牛羊越多越好。正因為孔子做事不貪多,所以一做就成。
孔子中庸之道
1.做事不貪多,自然會多起來。
今天不貪多,是為了明天有更多。不是說貪多嚼不爛,貪多也可以嚼爛,而是說在事業初期,一旦多起來不好管理。生手不可以做大,熟手才能做大。生手做大,死路一條。
2.越是本職工作,越能做出“大”。
你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就是過程。你又可以靠它養活,又可以學經驗,賺大了。
3.事多則煩,事大則險。
去掉雜事,才能辦正事。去掉虛事,才有實事。有經驗的獅子追羚羊,隻挑一隻下手,而不是望著一群羚羊發呆。
4.小事比大事重要。大事越做越小
瓜分。小事越做越大
積累。大事越做越傻
混亂。小事越做越精
通了。
算盤
據《孟子》記載:孔子曾經做會計。又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做會計的態度是“料量平”,即計算好料就行了,不拋高,也不抹平。這與《孟子》說的“孔子嚐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相合。所謂“當”,就是“平”,把賬記清,不混淆,更不虛報。
此事可見孔子做事不貪多,不混淆。中庸之道實際上是一種科學的計算方法。它以“當”或“平”作為取舍標準。
又,筆者推算,孔子本來就精通《易經》算數之道,《孟子》與《史記·孔子世家》又記載了孔子精妙的會計理論,孔子應是一個數學行家。
不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