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論語·陽貨》: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魯國大臣公山弗擾以費(地名)為根據地,想助國君除掉季氏,就聘請孔子為他助威。
孔子答應了公山弗擾出山相助,暫時做公山弗擾的家臣。
子路不高興了,說:“沒有什麽地方去就算了,您何必去公山氏那邊呢!”
孔子說:“那人召我去,豈能隻是讓我白走一趟?我們有事做。如果有人能用我,我會把國家搞得像東周一樣興盛。”
孔子中庸之道
1.借事做事,就可以做起來。
不是從小事做大,而是從大事做小:消減大事為小事,天大的事也可以做起來。要借力,要借事,更要借勢。
孔子通過公山弗擾的聘請起來做事,意在從邊緣進入核心,也即從邊緣轉移核心。公山弗擾的本意為:召孔子助他滅季氏他當新的季氏。而孔子的意思是:借公山弗擾出仕並不反季氏輔佐國君,從大局上改寫。
兩相比較,孔子當然高明,無傷害,無自傷,就把事情做起來了。要借事做事,不要直接做事。
2.不怕大材小用,就怕小材大用。小材大用必死,大材小用必活。公山弗擾是小材,卻想取代季氏,純屬自不量力。孔子是大材,甘心在公山弗擾手下幹,並臣服於季氏,大材小用,可以保全,以圖他日大用。
森林裏有棵大樹被人砍來當橋,其他的大樹為它鳴不平,說他大材小用。這棵當橋的大樹卻分外得意,甘心讓人踩。有一天森林刮大風,起大火,所有站著的樹都被燒毀,隻有那棵趴著的樹躲過劫難。有一天,一個人從這裏經過,望著森林的灰燼,又望著這棵完好的大木板,沉思良久,把它扛回去立在了國門前,以之為“鳴木”,又叫“諫木”,凡國君有過,臣民可以擊木而諫之。從此此木名揚天下,用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