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孔子學做人智慧

第二十講 有的事不做比做了好

字體:16+-

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自齊返魯)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孔子從齊國回到魯國後,不做官,退而修詩書禮樂,學生越來越多,從近處到遠處,人們沒有不來聽他講課的。

孔子此為養望,他雖不做官,做的卻是做官才能做到的事。

孔子中庸之道

1.有的事不做比做了影響更大。

好漢中的好漢應當這樣:心誌獲逞時能抑製自己。正是此意。

2.一邊隱忍不發,一邊張揚個性,魅力就大。孔子大肆收徒,在當時是非常風光、非常張揚,甚至非常放肆、非常過分的事,恐怕他的政敵也要在他背後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了!

古製但有官學,絕無私學,孔子開私學,革周道為孔子之道,變魯政為孔家之政,在當時就轟動諸國。

孔子不愧是個變革高手,借講周禮變革周道,借佐魯君變革魯政,通過不做把事做了,並且把事做大到了極限。

後世呂不韋與淮南王借鑒孔子這一手法,分別聚徒編《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事雖成,人卻最終敗了。他們隻知秦道、漢道,不知孔子中庸之道,豈能不敗?

中庸之道核心要義為不偏不倚,執此可以變革一切。

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