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第一印象心理學

握手,全世界通用的形體語言

字體:16+-

如今,握手幾乎成為全世界共享的一種形體語言。與人初次見麵,熟人久別重逢,告辭或送行等,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見麵禮、告別禮。一些特殊場合,如向人表示祝賀、感謝或慰問時;雙方交談中出現了令人滿意的共同點時;雙方原先的矛盾出現了某種良好的轉機或徹底和解時,習慣上也以握手為禮。

握手是一種禮節,它又不僅僅是一種禮節那麽簡單。遠古時期,兩個陌生人相遇,為了表示沒有敵意、沒有武器,於是互相摸手,後來逐漸衍化成今天的握手。握手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裏麵蘊含了豐富的意義。

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長期的對立和鬥爭,中美關係得到緩和與改善。70年代初,尼克鬆總統訪華,代表著中美關係又翻開新的一頁。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美國總統尼克鬆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候機廳旁的小休息室裏,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已等候多時。飛機降落在主跑道上,周恩來總理率先走出大廳,站在分支跑道邊。

艙門打開,第一個出現在門口的是滿麵笑容、揮手致意的尼克鬆。尼克鬆微笑著下了舷梯,走到離地麵還有三四級台階時就伸出了手,筆直地伸向兩三米開外的周恩來。

周恩來不卑不亢,麵帶笑容,也伸出手等待著這隻從太平洋彼岸伸過來的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二十多年的隔絕狀態,標誌著中美關係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周恩來與尼克鬆握手的照片很快登上世界各大報紙版麵,被西方社會稱為“中美交往的珍貴瞬間”“經典時刻”。

握手,是最常見的一種形體語言,它已發展成為交際的一個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達出握手者對對方的不同禮遇與態度,顯露自己的立場,給人留下不同印象。我們可通過握手了解對方的個性,從而贏得交際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