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在“排座次”這個古老傳統問題上,的確炸開了難於彌補的裂痕:上海集團以擁戴“革命元勳”孫中山的手段來壓倒“首義都督”黎元洪。他們“順利地攫取了全部要職,武昌集團除黎元洪得到副總統空銜外,中央政府總長未占一席”,據各種資料記載,“南京臨時政府的人事安排,九個部的部長沒有一個是首義參加者,武昌首義的領導人沒有一個人進入臨時政府。孫武跑到上海托人說情,想謀個陸軍副部長的職位遭到黃興的拒絕。排除首義功臣的直接後果是,一部分政治企圖強烈的人遊離南京,拉旗易幟,另立山頭”,“多生怨望”。
尤其是“被排逐的下層革命黨人和被裁撤的革命士兵,看著‘狗尾羊頭亦巨公’,想著‘某某等今日富貴,非我等拚性命從何得來?既得誌矣,竟置我等生死於不顧’,不能不恨從中來,兩湖地區便一再掀起了激烈的反抗革命果實篡奪者的風潮”。(李時嶽:《辛亥革命時期兩湖地區的革命運動》)自此,本來就在底下形成的擁黎(元洪)派、聯袁(世凱)派、拒孫(中山)派的旗幟浮出了水而。
吳玉章在這方麵顯得灑脫。他在《辛亥革命》中自述:“內務部次長居正和秘書田桐看見我沒有做官,感到非常抱歉,忙對我說:‘您來晚了一步,若早點來,怎麽也有一個次長當的,現在部長、次長都安置完了,內務部的司長、局長或是參事,您任選一個吧!’我說:‘我們革命不是為了做官,你們且不談這些吧!’”對吳玉章這位同盟會員的超脫,孫中山甚感欣賞。因為孫中山自己搞共和革命,並沒有想著要去做官才去搞的。所以,他看見老同誌新思想的吳玉章從四川趕來見他、匯報工作,便要他在總統府秘書處工作,並對他說:“你來得好,現在正要收拾殘局,很需要你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