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朝給漢人剃發蓄辮,意味著把大清江山搞定了,把漢人擺平了。但在二百多年後,引發了漢人斷發潛流的洶湧,並給政府以致命的反抗與打擊。
晚清的斷發潮流,斷斷續續,間接地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漢人的道統與政統思想是“以孝治天下”,“孝治”中有關人的頭發與父母的關係太大,不可小看。故漢人向來把頭發看得很重,認為“發膚受之於父母”,與生俱來,毀傷不得。作為被譽為“天不生仲尼(仲尼:孔子字,春秋時代魯國的教育家、思想家,曾任魯國首都市長、司法部長),萬古長如夜”的聖人、素王的孔子,他在《孝經》上曾對他的學生曾子講:“我告訴你:‘身軀、四體、頭發、皮膚,都是父母所給的,作為一個孝子就不能夠損傷,這是盡孝的開始。’”這一孝道的主張,為世代漢人遵守。所以,漢人一向束發,不敢把頭發剪掉拋棄,甚至在生前如有脫落的頭發、牙齒、死時也要同殮同葬地“還之父母”。
然而,從順治皇帝二年(1645年),中央政府向全國漢人頒發《剃發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強製實行滿人發式,即將頭部的前麵剃得精光,腦後編成辮子拖著,以此來同化漢人。
據說,當初順治帝的滿清政府並沒有強求漢人剃發蓄辮子,隻因出了漢奸孫之獬後,順治帝才這樣做的。
本來,向清帝朝賀時分成滿漢兩班,滿官自是身著滿裝,剃發留辮的,漢官仍是束發漢服入朝,近兩年來也未生異議,滿漢大家相安無擾。可是偏偏這個原是明末天啟進士的降臣孫之獬,有一天卻主動地又是剃發又是穿滿裝站到滿官的隊列裏去了。滿官當時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驅之出列,其再回漢班,漢員又以其滿裝而不納。孫之獬羞憤之餘,乃上奏請改製,順治帝逐令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