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出奔時,也是被逼得著一身農婦打扮,皇帝也是一身車夫模樣,生怕被人認出來。
那是1900年7月21日黎明,她“穿一藍布衣服,如鄉間農婦”。在逃離紫禁城時,傳旨車夫:“盡力趕,要有洋鬼子攔阻,你不要說話,我跟他說,我們鄉下苦人,逃回家去。”——這是《庚子西狩叢談》的作者吳永(娶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次女為妻,時任河北懷來縣縣長)在懷來縣任所親聽慈禧說的話。
吳永還另寫道:“太後穿布衣,頭上插著發髻”。光緒帝呢?“身穿半舊的黑色細紋湖縐棉袍,寬襟大褂,上無外褂,腰無束帶,頭發長過寸許,蓬首垢麵,憔悴已極”。
太後見到吳縣長說:“你還能衣冠整肅地來迎駕,可稱之為我的忠臣。
我不料大局競壞到了這等地步。我今天看見你,還不失地方官的禮儀,難道本朝江山還能有救?”
太後接著說:“你看我已經完全成了一個鄉姥姥,就是皇帝也甚為辛苦,現在到這裏已兩天沒吃飯,肚子餓得很,這裏是否預備了什麽食物?”
之後太後又“順便說道:‘此行匆促,竟未帶衣服,甚感寒冷,能否找幾件?’我奏稱:‘臣的妻子已經去世奩具箱篋都留在北京的寓所了,官署中沒有女眷,隻有臣的母親尚有遺衣數件,現在放在任所之中,恐怕粗陋不堪用。’太後說:‘隻要能保暖就行。’”
吳永描述:太後穿“先母柯太夫人的呢夾襖”,皇上穿“缺襟大袖紅綢馬褂、藍縐夾衫長袍”,兩個格格穿“我自己的綢縐線夾春紗長衫”。
慈禧太後與皇帝等人在落難之時,穿著與身份地位不同的衣服,雖是被動的、被迫的,但也到底體現出衣著上的顛倒。
尤為不吉利的是,作為一國太後、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居然穿上了人家母親的“遺衣”,這無論是誰都十分忌諱的,不願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