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製的崩潰:辛亥革命百年史話

三十六、《民報》及孫中山差點讓章太炎玩砸

字體:16+-

同盟會員和革命知識分子,把《民報》等革命思想言論編成宣傳手冊,流傳到國內的各地學校和政府編練的新軍內部,學生和士兵爭相傳誦,“如飲狂泉”,成為秘寶。立憲派的宣傳節節敗退。當時身居內地的高一涵,後來在《辛亥革命回憶錄》中說:“我早先總喜歡讀梁啟超主辦的《新民叢報》和《中國魄》之類的刊物的,看到《民報》後,才認識到國家不強是‘政治惡劣’,而不是‘國民惡劣’,應該建立共和,不應該維持專製,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必須同時進行,種族革命絕不會妨害政治革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爭,就不會有辛亥革命大波迭起。

然而,就在彼此筆戰不分勝負的時候,有位令康、梁聞之變色的人物登台亮相了。這人從國內一來日本就任《民報》主編,他叫章太炎(1869—1936,浙江餘杭人,名炳麟,一名絳,字枚叔,號太炎)。章太炎少時即在杭州從師俞樾(1821—1907,經學家)學習經史。因欽佩康有為“公車上書”的精神,寄費16塊銀元報名加入康在上海辦的強學會,並為《時務報》寫些時評。時年31歲的他因不滿康有為倡言孔教而自稱“教主”,曾遭康氏門徒圍攻毆打,憤而離開《時務報》。他曾上書李鴻章言事,未有結果。1898年3月,受張之洞之邀,赴武昌辦《正學報》,但因政見不合又被張逐出。後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而攜家避難台灣,任《台北日報》記者。在台期間又與康、梁書信往來頻繁,流亡日本後與孫中山結識,1900年7月潛回上海參加唐才常發起的“張園國會”,但他反對唐那種既要“排滿”又要“勤王”的宗旨,為表明立場,他當場剪掉辮發與唐決裂,從此立誌倡言革命排滿。

1902年春逃往日本,再次同孫中山走在一起,商論中國的土地、賦稅及革命成功後的政製和建都等問題。他還和秦力山(1877—1906,字力三,別名遁公、鞏黃,湖南長沙人,1900年曾在天津聯係義和團,使改“扶清滅洋”的口號。後至武漢參加唐才常的自力軍,任後軍統領)等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號召留日學生“雪涕來會,以誌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