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製的崩潰:辛亥革命百年史話

十七、張之洞為什麽要這樣做

字體:16+-

袁世凱領頭廢止科舉,且作情理之中不提。但作為科舉製度的受惠者的張之洞,他為什麽如此熱衷而且決絕的呢?

張之洞(1837—1909),直隸南皮縣(今河北寧津)東郊雙廟村人,字孝達、號香岩、香濤、香岩居士、壺公、無竟居士,晚年號抱冰老人,同治進士。張自入翰林院後,曆任浙江鄉試副考官、兩任湖廣總督兼管湖北學政、四川鄉試副考官、四川學政,1907年官至中央軍機大臣。他在《抱冰堂弟子記》回憶了四川任學政時,看見了科舉場上風氣之壞的現象:

輒有痞徒,糾眾持械,伺於學使轅門外,待其人複試時,擒去索重賄,名日“拉嗑”;本生亦雇請數十健兒為保護,鬥於學轅,動有殺傷。

而且,與科舉緊密相連的書院製,也一並廢止。對於書院的遭遇,張之洞更有切膚之痛。吳玉章是四川成都尊經書院的學生,他是1892年隨他的二哥進了這家書院的,那年他十三歲,他後來在《辛亥革命》一書中描述了如下情節:

有一個同滿人藩台鬥爭的故事,我現還記得。大致是書院剛成立不久,學生們即愛議論時政,臧否人物。那時有一個貪婪昏庸、橫行無忌的滿人作藩台,便成了大家攻擊的對象。

一天,總督視考,省城官員循例奉陪。

這天,藩台到得特別早,他坐著八抬大轎,一直闖到書院的二堂才下轎。

學生見他這樣抖威風,都非常氣憤,便設法捉弄他。

他們派人到書院門口迎接欽差學政張之洞,張於是即在書院門口下轎。

張當時在四川頗有聲望,而且又是欽差,其餘的官員見他的轎子放在書院門口,也都在書院門口下轎。等考課完畢,所有官員的轎子都從書院門口進來,唯獨這位藩台的轎子從二堂抬出,而且上麵的玻璃早被學生們打碎了,使他感到十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