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製的崩潰:辛亥革命百年史話

十三、意味深長的辮子:“中原王氣久消磨”

字體:16+-

說起剪辮子的“辮”字,研究起來還真有意思。“辮”,由兩個辛字裹挾著千絲萬縷、糾纏不清的辮子,同時,也意味著自順治帝剃發蓄辮至二百多年後的“辛”亥年,其中涵著該是有了漢人“辛辛”苦苦地圍剿著“辮”、終結著“辮”的時候了。

最終,把男人頭上的累贅的辮子解放了。

可是,唯有國學老先生辜鴻銘教授還拖著辮子走進北大教堂,一看學生亂糟糟的,“啪”的一聲,他怒吼道:“沒皇帝了就沒王法了是吧?!”又說:“你們頭上剪掉的隻是有形的辮子,我的心裏剪掉的是無形的辮子,孰輕孰重,你們曉得嗎?曉得的上台來講。”

自此,沒有哪個北大學生再敢放肆。

另一個國學大師王國維更絕。當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時,這個在廢帝溥儀“南書房行走”的他,就想邀羅振玉等清朝遺老一塊尋死,以為奇恥大辱,但因家人阻撓未果;到了1927年6月,當國民革命軍北上時,這位拖著辮子的王老先生竟然寫下“經此事變,義無再辱”的遺囑,在慈禧住了多年的頤和園內了斷了殉清的佳話。

另,女人卻有留辮子的特權,它是女人永恒的、優美的辮子。辮子,成了女同胞姐妹的專利,有首叫《小芳》的歌曲,很有點像是詠歎調,體現出當今男人的對女人的羨慕與讚歎:“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你聽了,還真令人羨慕,引起無限的遐思。

另外值得回味的,卻是無獨有偶:那個向皇帝建議蓄辮的姓孫,而向國人下令剪辮的也是姓孫;那個廣東人、基督徒洪秀全在南京頒發《蓄發令》,而同樣是廣東人、也是基督徒的孫中山,他也是在南京頒發《剪發令》的。

看來,辛亥年的“辛”不僅與“辮”子息息相關,因此,百年前的辛亥革命,首先革的正是給國人帶來恥辱的“豬尾巴”一般的辮子。辛亥的辛,當真是辮子的重大克星。辛亥革命老人吳玉章在其《辛亥革命》一書有一張1904年身穿日本學生裝、剪掉辮發的光頭相片,並題照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