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創始人維琴尼亞·薩提亞提出的“薩提亞模式”中有一個信念: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人的情緒與思維模式、信念有關,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一旦有了不合理的信念,就會滋生負向情緒。所以,想要調節情緒,就要修正負向情緒背後隱藏的不合理信念。
什麽是不合理信念呢?簡單來說,就是以扭曲、消極的方式進行思考。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艾利斯開始研究人們的不合理信念,並把不合理信念歸納為三大類,即:絕對化要求、過分化概括、糟糕至極。
〇 絕對化要求
絕對化要求,是指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眼裏隻能看到自己的目的和欲望,對事物發生或不發生懷有確定的信念,而忽略了現實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對你好,你就應該對我好!你得按照我的想法和喜好來行事,否則我就會不高興,也難以接受和適應。”可想而知,這是一種絕對化要求,太過理想化,甚至有一廂情願的意味。畢竟,每一個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和發展,也不可能依照我們的喜好和意願來變化。如果陷入了這樣的執念中,就很容易滋生負麵情緒。
〇 過分化概括
過分化概括,是指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情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比如:有些人遭遇了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什麽也做不好”,這種片麵的自我否定通常會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的心理,同時引發抑鬱、焦慮等情緒。一旦把這種評價轉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憤怒和敵意的情緒。
顯然,這些想法太過極端,沒有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一個事物的整體價值需要從整體去評判,不能隻從某一個或幾個維度就下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