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政治環境安定,以及統治者的愛好,唐朝的娛樂生活也得以相應的發展。娛樂活動形式多樣,既繼承了傳統,又富於創新,尤其是宮廷女性的娛樂生活格外突出。
1.唐朝的馬球運動
唐朝時,馬球就已經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休閑運動了。馬球運動也被稱作“擊球”或“打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擊球的一種休閑體育運動。打球的球棍一般由木頭做成,杖柄也有用植物的藤做成的。球杖下端呈月牙狀,外部包有牛皮,杖上有各種色彩的花紋裝飾。馬球用的球是木質的,大小如同拳頭,質地堅硬,輕而有彈性,中間掏空,外麵塗上朱紅色並繪有彩紋。遊戲時分為兩隊,大家騎在馬上,手持球杖,以草原、曠野為場地共擊一球,直到打入對方球門的一方為勝者。
其實馬球運動源自波斯,傳入中國後,在唐代盛極一時。從唐太宗開始,很多皇帝都喜歡馬球運動,還大力推行馬球比賽。實際上馬球在唐宋元三個朝代都很火爆,後逐漸被新的體育運動所取代。因為馬球有皇家支持和推廣,因此大受歡迎,許多人都沉迷於此。《封氏聞見記》就曾經記載了唐太宗勤於政務,焚燒馬球來勸誡自己,可見馬球的受歡迎程度。
馬球場也是非常闊氣的,一般來說,皇家球場都設在大殿前的廣場上,整個球場寬闊、平坦、幹淨。有些貴族家中的球場還灑上些許油來預防揚塵。如果晚上要玩打馬球,就在周圍點上幾圈蠟燭。下雨刮風的時候,扯起油布帳篷也可以打馬球,可見當時王公貴族對馬球運動的喜愛。
大唐時的馬球比賽有兩種,一種是單球門,另一種是雙球門。參加比賽的人數沒有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說,有4人至10人,雙方人數可以不等。單球門是在一個木板牆下開一尺大小的洞,洞後設有網囊,以擊球入網囊的多少決定勝負。打雙球門的賽法與現代馬球相似,以擊過對方球門為勝。比賽時,參賽隊員默契配合,馬便能夠發揮自己的本能奔馳競逐,場上的戰術變化需要大家共同判斷,隊員們一起齊心奮力去爭取勝利。比賽時會有擂鼓助威,增加氣勢。球場四周豎有24麵紅旗,裁判“唱籌”計分,得一分唱一籌,得一籌增加一麵紅旗,失一籌拔去一麵紅旗,直到比賽結束。雙方紅旗多者就是勝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