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元璋稱王,劍指東吳
陳友諒一死,朱元璋已經找不到對手了,平定江南是板上釘釘的事,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按理說,張士誠要有戰略眼光的話,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勝負難測之時,他就應該集中兵力攻打應天,給朱元璋來個銷魂一擊。在朱元璋已經消滅陳友諒,霸主地位確定之時,他就應該學乖點,主動割地送禮,再找幾個漂亮民女冒充自家親屬,玩一玩和親上貢的遊戲。招式雖然老土了一些,但未必不管?用。
遺憾的是,張士誠身邊謀士不少,卻不能為他點明正確的出路,當然更有可能的是,說了老大也不聽。很多有真才實學的人,漸漸認清了張士誠的本質,一個個地都跑路了,其中就有我們後麵要講的羅貫中。而依然留下來的,可能因為長期沒有什麽表現機會,腦子都退化遲鈍了。而張士誠自己,卻選擇了最昏的一?著。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張士誠在平江稱吳王。
一個隨時可能遭受滅頂之災的人,居然敢主動挑事,自封吳王,這不是找打嗎?人家朱元璋這麽厲害,也不過是個吳公國,還是差點被張士誠搞死的韓林兒封的,而你張士誠當什麽王不好,非要當吳王!這不存心要人家難堪,要人家來找你麻煩嗎?
而且,張士誠稱吳王,把元朝政權都得罪了。
對於張士誠的行為,朱元璋做出了最強硬的回答。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自稱吳王。這次,他都不想向小明王申請,連例行公事都不想走了。小明王倒真會來事,得知朱元璋稱王之後,很知趣地補了道聖旨給予承認。當然,朱元璋就是給小明王要個皇帝當,韓林兒也不敢不給。自己的小命都在人家手裏攥著呢,還想怎樣?
朱元璋不光稱王,還把完整的政府機構建立起來了,重要的文武官員都安排了崗位。元朝以右為尊,故任命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知事,汪廣洋為右司都事,妻子馬氏立為王後,長子(這時居然還沒取名,三年後取名朱標)為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