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1895—1944),江西餘江人。近現代著名記者和出版家。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22年在黃炎培等人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任編輯部主任,開始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編,提出“辦一份為大眾所愛讀、為大眾做喉舌的刊物”,以犀利之筆,力主正義輿論,抨擊黑暗勢力。1936年與沈鈞儒等人被當局逮捕入獄,成為“七君子事件”主角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鄒韜奮除業務時間的寫作外,每天自定要寫兩千字,在病中也堅持不懈。
鄒韜奮閱讀有個好辦法:特別為自己所喜歡的文章,便在題目上做個記號,再看第二次;尤其喜歡的,再看第三次;最最喜歡的,一偷閑就常看。
鄒韜奮創辦《生活》周刊時,曾使用各種筆名撰寫各種專欄文章,甚至包辦校對、跑印刷廠。
20世紀30年代《生活》周刊的刊名,原為鄒韜奮手筆。若幹年後再請他重寫這兩個字,但寫了多遍,卻與以前寫的大不相同。倒是該店經理徐伯昕所寫的冒牌“生活”兩字,反而相像。
1935年鄒韜奮回國後,即主辦新刊物《大眾生活》。稿件發出之後,他每日總要有幾次到印刷廠去看工人排版和出版樣。
1936年11月鄒韜奮被當局逮捕。在243天的牢獄生活中,他完成的著譯文稿共有三十多萬字,其中包括自傳《經曆》。他還將自己在英國倫敦博物院圖書館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筆記,整理為《讀書偶譯》。
鄒韜奮下筆萬言,但到市場上購物卻不會數銅板,隻會一個一個地計算。他也不會乘電車,不知道到什麽地方該乘什麽車。因此茅盾曾說他有些“天真”。
鄒韜奮對學生很嚴厲。上他的英文課,學生第一次答不出問題,罰在原位站;第二次答不出,罰上講台站;第三次答不出,罰上講台的桌子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