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家小史:近代大師那些事兒

徐誌摩:天空裏的一片雲

字體:16+-

徐誌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散文家。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滬江大學、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上海和南京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徐誌摩唯一的劇作《卞昆岡》係與陸小曼合作。全戲結構雖出自徐,但是大綱、對白之國語則出於陸。

徐誌摩對蒼南某茶園撰有一聯:“三間東倒西歪屋;幾個稀奇古怪人。”

徐誌摩生前曾把自己的日記喻為“八寶箱”,又稱“文學因緣箱”。

徐誌摩在光華大學授課,有一次領學生們至荒郊。他自己坐在墳頭,學生均坐於荒草間。徐說:“這裏是小鳥的歌聲,那邊是微微的春風;這邊是爛漫的野花,那邊是潺潺的流水。總之,這便是詩。”

趙家璧念書時,向老師徐誌摩求教讀書的辦法。徐說:“書是一張‘網’。各人都有自己去接近文學寶庫的方式與途徑。但要記住,你接近的正是一張層層相連、環環相扣的‘蛛網’。”

徐誌摩講演、上課有個習慣,就是拿著講稿當眾宣讀。他說自己這是模仿牛津大學的方式,並非不會講演才照本宣讀。徐有次上課帶來一隻很大的煙台蘋果,一邊吃一邊講。他對學生說:“中國的東西並不都比外國差,煙台蘋果就是好!”

徐誌摩寫作態度謹嚴,不輕易多用一個字。他說每個字有每個字的份量,是“半斤”的地方,用“七兩”(舊製半斤為八兩)字嫌不夠,用“九兩”字又嫌過大。因此,他常為了一個字眼反複推敲,將一首詩擱上一兩個月。他在《輪盤集》自序中說:“我敢說我確是有願的想把文章當文章寫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