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家小史:近代大師那些事兒

梁漱溟:中國最後一位大儒

字體:16+-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廣西桂林人。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之稱。受泰州學派影響,曾發起“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

梁漱溟淵博的學問基本上來於自學,得力於報刊。他自報刊引起對書評的興趣,然後把原書找來細讀。梁十四五歲時喜讀梁啟超文章,其父說:“真是像極了我的少年時代,值得嘉獎。”因此送梁一“肖吾”的字號。

梁漱溟20歲寫《社會主義粹言》一書,內容分為10節,計1.3萬字,親手刻於蠟紙,油印數十冊贈人。梁談做學問:“要回頭看自己,從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這才算有真學問。”

梁漱溟報考北京大學未被錄取。他在《東方雜誌》發表了一篇講佛教哲學的文章《究元決疑論》。蔡元培以為是一家之言,破格請他來北大任教,講印度哲學。

梁漱溟談起諸葛孔明,曾動容地表示:“我平素非常崇拜諸葛亮,愛他的謙虛。一般人都認為他很有智巧,其實他很謙虛,願意聽人家指責他的話。謙虛謹慎是最可貴的品質,一個人自以為聰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

梁漱溟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對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下此評語:“那本書在表麵上好像是有一點兒價值的哲學書。”

梁漱溟精通孔孟之道,他斷然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裏有妨礙現代化的成分。他說:“孔孟學說是非常開明的,隻因為曆代相傳,傳久了就有惰性,形成禮教,才失去了朝氣。如果按孔孟本人訓詁,則不是這樣。”

1917年梁漱溟出任北大講師的時候,完成了他的巨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他在這一時期顯露出入世濟人的心懷,稱“吾輩不出如蒼生何”。他把解決中國問題的重點落實在社會改造上,他想出的辦法是“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