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表姐家聚餐,16歲的外甥被分配的家庭任務是洗碗。
表姐做了一桌子的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外甥更是如此。可到了要“收拾殘局”的時候,外甥卻開始抱怨了:“哎呀,做這麽多菜幹嘛呀!收拾起來真麻煩。”他想飯後睡個午覺,2點鍾起來看籃球賽。於是,他就請求表姐:“媽,我能不能待會兒再洗碗啊?先放廚房!”表姐幹脆利落地回答:“隨便,反正遲早都是你的事。”
外甥回了房間,一會兒就睡著了。臨近2點的時候他起來了,跑進廚房做“洗碗工”。10分鍾之後,順利完工,他哼著歌走到客廳,倒在沙發上。剛打開電視,表姐就開始喊:“小傑,你過來!這是你洗的碗呀?下次就讓你用這個吃飯!”
“怎麽啦?”外甥問道。其實,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剛才洗碗時就是在糊弄。表姐指著櫃櫥上的碗說:“那碗上還沾著米粒呢!炒菜的鍋也沒刷呀!我不相信你不會洗,就是糊弄。”結果,在表姐的監督下,外甥隻能仔細地把碗重洗一遍,再將碗筷放進櫥櫃,擦淨灶台。
這一通折騰之後,已經2點多了。外甥嘟噥道:“怎麽過得這麽快呀?球賽都開始了!”表姐:“還不是你自找的?明明15分鍾就能做好的事,你拖著不做,等時間不多了,又開始糊弄人,最後再返工。你自己算算,哪個更省事?這不是能力問題,是習慣問題。”
表姐一語中的,外甥在學習的問題上,也跟刷碗的情形差不多。任何學科的作業都是先拖著不做,玩夠了再說。等想做的時候,時間已經不充裕了,好多細節就顧不上了,最後著急忙慌地把作業處理完,“應付”老師的檢查。
每次這樣做的時候,他心裏也沒底,知道自己的作業是怎麽趕出來的。老師也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出“不會”和“馬虎”的區別在哪兒?所以,外甥經常被老師批評,做事不夠認真,總是拖拖拉拉,自己給自己“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