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戰,許多人都會想起一個名字——瓊斯。
當年,就是這位年輕的華盛頓特區郵差將二戰結束、日本人最後投降的消息送往美國白宮的。但人們並沒有想到,瓊斯在前往總統府送信時發生的小插曲,無意間耽誤了二戰結束的重要曆史時間。
2006年4月,電影《信使》在美國上映,讓這一段頗為有趣的曆史情節重現在人們眼前。影片導演昆西·皮克林在宣傳首映式上說:“在今天看來,這樣富有曆史意義的情節是不可忽視的。”
那麽,瓊斯在送信的途中究竟發生了什麽呢?
當年的《紐約時報》隻是簡單描述為,他由於交通問題耽擱了送信的時間,卻並未透露其他細節。為了揭開謎底,影片對整個過程進行了演繹。
1945年8月14日,瓊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奉命向白宮送信。在送信途中,他抽出時間約了朋友共進晚餐,甚至還在餐廳跟女招待員調情。晚餐過後,他按照郵遞地址驅車前往白宮。抵達後,由於違規打了個掉頭,被白宮的警察攔住,耽擱了幾個小時。
百轉千折後,這封重要的信函總算到達了目的地。當時,杜魯門總統和幕僚們正在焦急地等待著這一轉變戰爭命運的重要信函。導演昆西·皮克林說:“瓊斯害怕丟掉工作,根本不敢透露自己偷懶的細節。”
2005年12月31日,瓊斯因病去世。在生命垂危之際,影片導演昆西·皮克林特意找到他,進行了一次專訪。這時,76歲的瓊斯才把事實的真相道出。
他回憶說,當杜魯門總統接到信後,還問他:“年輕人,你帶了什麽給我?”儼然,瓊斯並不知道這封信的意義。在看過信後,杜魯門拍了拍瓊斯的頭說,“這是一個好消息,非常好的消息。”瓊斯也因此斐然成名。
盡管這件事已過去多年,但影片將這一情景重現熒屏,依然值得我們深思。做事拖延、習慣偷懶的人,自認為沒什麽大不了,卻不知多少寶貴的時間、重要的機會,都在漫不經心中溜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