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多變,即使是豪情萬丈的傑出人物也會有委曲求全、英雄氣短之時,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耐性,恐怕很難獲得發展,所以古代能夠有所作為的霸主,大多能夠做到“以屈求伸”這
一點。
善於忍耐,積極積蓄力量和資本的人,更容易取得飛躍式的進步。所以忍受折磨是我們人生過程中任何一個人都要經受的最困難的一件事,等待比做事要難得多。頑強忍耐的人,跌倒了再爬起來,這種力量也在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中不斷增長。
從前,同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3年後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塊石頭被雕成佛像,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被做成台階,遭到別人的踐踏。這塊被踐踏的石頭極不平衡地說道,3年前,他們同為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產生這麽大的差距,他的心裏特別痛苦。另一塊石頭回答說,那是因為3年前被人踐踏的石頭害怕刀子割在身上的痛,告訴工匠,隻要把他簡單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受人膜拜的石頭那時憧憬著未來的模樣,不在乎割在身上的痛,所以產生了今天的不同。
忍耐是一種理智,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美德。忍耐的人暫時容忍,最後必然會得到公平的待遇。作為一個年輕人,在意誌的果斷性、忍耐性和頑強性上磨煉自己,是十分必要的。韌性也就是意誌的忍耐力,是把痛苦的感覺或某種情緒長時間地抑製住,不使其表現出來的能力。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烏江亭》:“勝負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中,杜牧感慨項羽逞一時之英雄,惜一時之名,不能忍辱負重而自刎烏江,結果失去了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機會。
早年間,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還是一介布衣百姓時,衣食沒有著落是常有的事,窮困潦倒,常被人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