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成就自己:讓奮鬥改變命運

切忌衝動,三思而後行

字體:16+-

古人雲:“三思而後行。”意在告訴人們,為人做事要淡定、沉穩,切忌衝動。一個人要想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就要懂得克製自己,避免在情緒的牽引下盲目地采取錯誤的行動。懂得克製自己的人是理性的人,這樣的人冷靜從容,有十足的信心控製局勢,能夠不急躁、有次序地前進,而且有始有終。

衝動是人的一種情緒反應,是理性控製薄弱的心理現象。它往往與魯莽是如影隨形的,其特點是遇事不夠冷靜,聽不進別人的話,易動肝火,急於表態,輕易決策,不計後果。其實,當某種既發的事情已經形成,而促使你憂憤、傷心時,需要的是更多的冷靜,而不是衝動。因為隻有接受現實、冷靜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

三國蜀主劉備,聽說義弟關羽被東吳殺害,悲憤交加,發誓要為關羽報仇,他要起兵伐吳。此時,他完全被自己悲傷和衝動的心態所控製。

三國鼎立,從大局來看,魏國強大,蜀、吳弱小,隻有聯吳抗魏,才能長治久安。

趙雲勸劉備說:“現在的國賊是曹魏,並不是孫權。曹操雖然死了,但曹丕卻篡漢自立為帝,陛下你不應該討伐東吳。倘若一旦與東吳開戰,戰爭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別的計劃就不能實施。望陛下明察。”

趙雲的這番話頗有道理,確實是審時度勢之言。然而,劉備卻對趙雲說:“孫吳殺害了我的義弟,還有其他忠良之士,這是切齒之恨,隻有食其肉而滅其族,才能夠消除我心中的仇恨。”

趙雲又勸說:“曹魏篡漢是大仇;兄弟之間的仇恨,是私恨。希望陛下以天下為重。”

劉備已完全失去了理智,便道:“我不為義弟報仇,縱然有萬裏江山,又有什麽意思呢?”

結果大家都知道,衝動不僅讓劉備嚐到了致命的失敗滋味,還因此一病不起。一個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的,這也是人之為人的特征。然而,劉備卻忘了“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這服克服衝動的最佳良藥,對複雜多變的形勢做出錯誤的分析和判斷。結果,陷入了更被動的境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