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判時,常常會因為一句話導致談判開局變成僵局。這雖然是談判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然而總是有一方或雙方因為開局時說出不恰當的話而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無法進行下去。下麵商務談判中的乙方就是因為開局時的不當話語致使自己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有兩個商業大戶,他們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兩個商家之間處於對立的狀態,在一次商業競爭中,甲勝出了,而乙卻遭受了重創。乙在看到自己的劣勢後,主動找到甲,要求與之合作。
在談判開始時,甲方因為具有明顯優勢,始終是一種高姿態,這把乙方惹怒了,徹底失去了理智,憤怒地指責甲方:“你們這種姿態分明是對我們的藐視,雖然我們在競爭中暫時處於劣勢,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比你們差。你們這種態度,談判還怎麽繼續進行下去?”乙方談判代表的這一番話激怒了甲方談判代表,他們不想再說什麽,當即憤怒地離開了談判桌。
這次談判就這樣無果而終了。乙方再也找不到除甲方之外更合適的合作夥伴,無奈之下,他們決定再次與甲方進行談判。然而,甲乙雙方關係已然陷入僵局,要想重新開啟談判,豈是易事?好在生意場上總是看重利益,經過多次努力之後,甲方同意了再次就合作事宜進行談判。這次,雖然雙方達成了共識,但是甲方的條件更加苛刻了,乙方也因此遭受了損失。
所謂“一言能興邦,一言能喪國”,在第一次談判的開局階段,事例中的乙方就是因為一兩句不滿的話而喪失了合作的機會。甲方的態度再不好,他們不是也坐下來準備談判了麽?既然對方有這樣的意願,又何必那麽在意對方的“趾高氣揚”呢?把自己不滿的話語都轉變成談判中積極為己方爭取利益的話語,豈不是更有意義?盡管最後也合作了,但是為了爭取後來的談判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為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而被壓下的利益空間,該如何算呢?這樣的代價未必也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