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緒二十三年

同治

字體:16+-

曆史的吊詭之處,究竟在怎樣的時間段或者說細節可以體現出來呢?

公元1861年8月22日,鹹豐皇帝去世。臨終前他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同年11月1日,同治皇帝載淳奉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前後大約100天的日子裏,一個王朝的政權交割就出現了這樣耐人尋味的變化。而在耐人尋味的變化後麵,則是同治皇帝一臉無辜的臉和同治王朝曖昧模糊的開局。

這一年,慈安皇太後25歲,慈禧皇太後27歲,恭親王奕訢30歲。他們青春洋溢,對這個世界充滿**,誌在必得。這一年,讚襄政務八大臣中的載垣、瑞華在宗人府自殺,肅順處斬,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被奪職,穆蔭被發往軍台效力。據一份史料記載:“將行刑,肅順肆口大罵,其悖逆之聲,皆為人臣子所不忍聞。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其情其狀不可謂不慘矣——讚襄政務八大臣也曾經對這個世界充滿**,誌在必得,但北京政變之後,他們什麽都沒得到。

唉,曆史的細節總是含義豐富的。我們現在來看看鹹豐皇帝臨終前的那隻手,它指向什麽了呢?兩枚印章而言。一枚是“禦賞”印章,另一枚是“同道堂”印章。這是兩枚權力之章,它們的指向毫無疑問是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懸念——鹹豐皇帝在臨終前授予皇後鈕祜祿氏“禦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後由慈禧掌管),同時規定顧命大臣擬旨後要蓋“禦賞”和“同道堂”印章。這應該說是一種權力安排,或者說是後鹹豐時代的權力分配和權力平衡。這樣的安排確鑿指證了一種權力均沾模式,表達了鹹豐對這個世界最後的控製企圖。

隻是很遺憾,世界不受鹹豐控製。在他生前,就無力控製這個世界了,更遑論死後。所以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發生了——在權力分配上,八大臣同兩宮太後發生了矛盾。曆史在這一刻終於進入吊詭狀態,同治王朝的開局變得模糊不清,充滿了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