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自成,我以為本節的標題雖然稍嫌刻薄,但用來概括李自成所提供的曆史悲劇卻很妥貼——李自成是一隻掉進米缸的老鼠。一隻老鼠偶然間掉進了盛米的缸子,先是驚,繼是喜,接著就是瘋狂大吃。等到把米缸裏的米吃得差不多時,才猛然發現要跳出空****的米缸已經十分困難,它的最終歸宿隻能是坐以待斃——要麽在米吃完之後餓死,要麽被聞訊趕來的米缸主人打死。
攻下北京的李自成其實才走完了萬裏長征第一步,他還有許多甚至比打下北京城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他和他的兄弟們都以為革命已經大功告成,現在,享受和收獲的季節已經來臨。他們以為打天下坐天下也如同春種一鬥粟、秋收萬顆籽那樣簡單而順理成章:既然此前的幾千個日子都過著刀頭舐血的擔驚受怕的苦日子,現在皇帝已死,大明已滅,紫禁城都在咱們手中了,還不該好好過幾天舒心日子嗎?
郭沫若在那篇影響巨大的《甲申三百年祭》中對李自成的悲劇作了這樣的總結,他寫道:“在過短的時期之內獲得了過大的成功,這卻使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劉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淪進了過分的陶醉裏去了。進入北京以後,自成便進了皇宮,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籌備登極大典,招攬門生,開科選舉。將軍劉宗敏所忙的是拶夾降官,搜括贓款,嚴刑殺人。紛紛然,昏昏然,大家都像以為天下就已經太平了一樣。近在肘腋的關外大敵,他們似乎全不在意。……個人的悲劇擴大而成為了種族的悲劇,這意義不能說是不夠深刻的。”史家們時過境遷的總結雖然可能一針見血,但總給人以表麵和教條之感。真正要深刻觸摸甲申年的中國之痛,更多的,我們需要從曆史的細枝末節上去用心體察。
李自成進京時,崇禎已在煤山身死,文武大臣或自殺殉國,或惶恐不安地聽天由命,由宮女和太監組成的皇宮則是一片大亂。最可憐的當數那些十來歲時就從全國各地選進宮中的宮女,這些幾乎毫無社會經驗的柔弱女子,完全就是一頭頭迷途的羔羊。當時,李自成軍隊呐喊著往宮內衝去,宮女們四散逃竄,在宮門外遇到農民軍,隻得沿路返回宮中。一個姓魏的宮女對眾宮女大呼:“賊入大內,我輩必遭其汙,有誌者早為計。”說罷,魏氏跳入禦河自盡,眾多暈頭轉向的宮女被魏氏跳進禦河卷起的浪花嚇得清醒了——她們已然明白,現在是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要想保全清白,隻能步魏氏後塵了。於是乎,頃刻之間,二百餘名宮女跟著魏氏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