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644:帝國的疼痛

二 闖王是怎樣煉成的

字體:16+-

古人說天道變幻,世事無常;今人則說,變化比計劃快。古今同理,都說出了一種真實而深刻的存在:世事往往是不可預料的,不僅出乎旁觀者的意料,甚至也出乎當事人的意料。就像蜜蜂采蜜的時候沒想到能采來一個聲勢浩大的美麗春天一樣,當初李自成被迫加入造反者的行列,也沒想到有一天能夠修成正果,雖然這正果如同一隻易碎的瓷器,轉眼之間就被他失手打得粉碎。

想當初,李自成冒著誅滅九族的危險造反,目的既簡單又可憐:活下去。

土地兼並是曆史教科書上總結王朝更替時經常用到的術語。何謂土地兼並,簡單地說,就是本來分屬億萬兆民的土地,越來越加速度地集中到了極少數人手中。與此相伴的,必然就是絕大多數人失去土地。在幾乎完全依賴農業為生的傳統社會,無工可打,無商可經,失去土地也就相當於失去了生存的先決條件。因此,土地兼並的一個最直接後果就是人民流離失所,社會失去支撐,越來越多原本安分守己的農民被逼上絕路,最終由民變演變為農民起義。打個通俗的比方,土地集中到極少數權貴手裏,相當於社會財富被極少數官員和大資本家壟斷,它帶來的後果就是社會矛盾激化,兩個階級嚴重對立與仇視。

擁有土地最多的,首推朱元璋的後裔們,如萬曆想立為太子卻因群臣堅決反對而未遂的朱常洵,後來被封為福王,之國河南。大約是想給最心愛的兒子一個補償,福王大婚時花費三十萬銀兩不算,萬曆還“賜莊田四萬頃”,又是由於群臣的勸告和抗議,這一數字才得以減半。河南的好田好土一下子劃不出這麽多,就從相鄰的山東和湖廣劃撥。皇室的天潢貴胄以外,各級官員和縉紳也成為極少數大土地擁有者。《豫變紀略》講述的是崇禎年間河南的民變經過,對土地兼並下的河南,作者說“田之多者千餘頃,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頃”。河南南陽的曹家、睢州的禇家、寧陵的苗家和虞城的範家,乃皇親之外最有勢力的豪門,人稱“四凶”,此四家“各畜健仆數千人,橫行州府,嬉戲之間恒殺人。其平居奪人田宅,掠人婦女,不可勝數。小民不敢一言,有司明知,亦不敢一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