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清國委曲求全 法蘭西虎視眈眈
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的春夏之交,天津一帶暴發瘟疫,城內外病死人的消息不斷傳播。天津人的目光都在盯著三岔河口的法國人聖母得勝堂,民間叫它望海樓教堂。望海樓教堂的位置在南運河與北運河交匯的三岔河口,兩河相匯再往東南直入大海,因而由此向下,稱為海河。
明末清初,三岔河口北岸,已經建有望海寺和崇禧觀。乾隆年間,天津鹽商又在崇禧觀東集資興建三層樓閣,有房一百五十餘間,稱望海樓,專供乾隆皇帝巡視天津時駐蹕,與行宮無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攻占天津,望海樓成了法軍司令部駐地。到條約簽訂,英法退兵,洋人取得了在中國傳教的權利,法國傳教士便想方設法把這片地方以及西側崇禧觀十餘畝地全買了下來。他們本來想建教堂,但當時天津人仇視洋人,法國神父不敢明目張膽建教堂,而是隱蔽在天津東門附近的深宅大院中開辦慈仁堂,收養孤兒,收治病人,同時發展教徒。
傳教士是隨著英法侵略軍開進天津的,所以天津無論官民都對傳教士沒有好感。教堂內男女混雜,一同禮拜禱告,這與中國男女授受不親的倫理相悖,而且教義要求教民隻認天主,不認祖宗,這在中國人看來,無異於禽獸,因此,但凡正直的中國人都反感傳教士和入教的教民。
正直的國人不肯入教,那麽入教的自然多是無賴、地痞,一旦入教,他們就仗著教會勢力,惹是生非。因此,與當時全國情形相似,民教相仇,日甚一日。更讓中國人不可理解的是,收養孤兒本是賠本的事情,法國傳教士為什麽那麽起勁?凡是送孤兒去的都給鷹洋酬謝,這就不能不令人生疑。到了同治八年下半年,法國傳教士拆毀望海樓,建起了教堂。而建起的教堂,門禁森嚴,隻見人進,少見人出,出入的人也是鬼鬼祟祟的。當時瘟疫流行,時有倒斃之人,傳教士卻收進教堂,還有人親眼所見,要用水去洗將死之人的眼睛,為的是把眼睛挖出來熬製洋藥。